新聞動態???News
聯系我們???Contact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公司新聞

現代涂料100周年紀念特輯

2017-3-10 16:49:49??????點擊:

                                                   

                                                  

                                                    

 

專家簡介:

楊產炳,退休前供職于浙江省建筑材料科學研究所,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研究院,浙江省粘接技術協會建筑涂料委員會等多家涂料行業專業機構,就涂料行業發表多篇有影響力和深度的專業文章,并和眾多涂料企業家有深層次的合作,現受杭州高雅涂料張棚花董事長盛情邀請成為特聘專家,給企業做技術咨詢顧問工作。

摘要:

1915年,我國現代涂料的先驅者阮靄南、周元泰先生在上海創辦了國內首家涂料廠,開啟了我國化學漆的百年偉業,也推動了我省涂料事業的起步和蓬勃發展。本文為其做100年“生日”。

關鍵詞:100年;現代涂料;做生日;浙江

第一回


涂料文化古猶今 漆藝傳承“藍”而“青”下

第一篇

幸哉盤古辟天地,

九州從此有生氣。

先祖慧眼識漆樹,

后輩巧手創漆藝。

馬王堆里藏錦繡,

莫高窟中聚珍奇。

承古開今看現代,

浙漆接棒走“萬里”。

上一回說了現代涂料從起步到發展的概況。中華漆有8000年深厚的底蘊,現代涂料是在其精湛的工藝和輝煌的文化的傳承影響下得以迅猛發展的,所以本回書要簡略地說一說8000年中華漆的傳承發展史。

馬王堆里藏錦銹

    話說古代漆器,經過了6000多年的傳承和發展,到了漢代,進入了輝煌的鼎盛時期,真叫人想前去漢代一探究竟,以飽眼福。影視劇可以穿越時空,天馬行空,現實社會可做不到。幸好,漢代人是事死如事生的,只要去參觀一下對漢代有代表性的漢墓出土的漆器,就猶如去到漢代看了漆器。有趣的是,馬王堆漢墓仿佛是長沙國丞相府搬進了地下,墓中有漆器、陶器、竹木器、竹簡、帛畫、12萬字的帛書、樂器、兵器等等3000余件物品,呈現出利蒼丞相、辛追夫人及其兒子生前的情景。最令欲參觀者興奮的是,出土的漆器竟有700多件,而且大部分完好如新。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如此之多,而且造型豐富,色彩艷麗,花紋優美,裝飾精致,這些精美絕倫的漆器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呢?下面簡介這些出土漆器的制造工藝特點。

1.胎骨奠基

胎骨是漆料的基層,是漆料和裝飾物的載體,它賦予漆器以雛形,要求胎骨輕質高強,經久穩定,不變形,易加工,漆料與其的相容性好,并能粘結良好。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700多件漆器,主要由木胎(占漆器總數的90%以上)竹胎和夾纻胎制成。

木胎。用作木胎的樹種有楊柳科楊屬的楊木、殼斗科麻櫟屬于麻櫟、樟科楨楠屬的楠木和榆科青檀屬的青檀。它們的優點是強度高、質量輕、易加工、絕熱絕緣、有天然花紋、蒸煮后可彎曲,而且種類多,樹齡跨寬(樹徑有大有?。?,可選性大,可做小、中型的方形、圓形及立體的各種胎體。

當時木胎的主要加工方法有斫制、鏇制和卷制等。使用榫卯是木胎制作技術的一大進步,它為器物的輕巧、美觀、多功能及大型化提供了技術支持。薄木卷制工藝比圓胎的挖制方法高出一籌。利用木材易于彎曲的特性,先將木材切成厚薄均勻的薄木片,蒸煮后彎曲卷成圓筒狀,用生漆或骨膠粘接成型。這樣制成和各種大小、各種形狀的漆器特別輕、薄、靈巧、美觀、規整、堅固,克服了圓形木胎制作的困難,顯示出制胎技術的提高。在商代出現的木胎簡單的雕刻花紋的技術,到了西漢初期,出現了透雕、圓雕和浮雕等的多樣技法,從而胎體的雕刻與漆層表面的裝飾相結合,漆器則相得益彰,更加精美。

竹胎。竹胎的應用是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的特色。南方產竹。胎骨制作者就地取材,使用竹材制胎,可謂一大創新。竹材具有韌性好、強度高、不開裂、不變形、結構穩定等優點,缺點是徑圍小,只宜做裁面小而長的胎體。胎體制造者匠心運起,做成竹胎漆繪龍紋勺,真是因材施用,恰到好處,又謂一絕。此竹胎漆器在馬王堆漢墓出土僅只二件,為首次發現,而且,直至今日,國內出土的這類竹胎漆器仍是很少。

夾纻胎。夾纻胎是先用木料或泥土制成器形,作為內模,然后用多層麻布或繒帛附于內模上,逐層涂料,實干以后,去掉內模,便剩下夾纻胎,稱為“脫胎法”。用夾纻胎制造的漆器表面光潔,更加美觀,輕巧,而且可做成異型胎。

2.漆質優良

“一滴入土,千年不變”,這概況了我國大漆(國漆)的優異性能和特點。大漆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酸性、耐熱性、抗老化性,涂膜堅硬,粘結強度高,抗大氣、抗鹽水、抗地下水腐蝕等性能優良。其實,大漆入土,何止千年不變,8000年前的漆弓從浙江杭州蕭山跨湖橋湖底出土時,表面的漆膜呈紅色。馬王堆漢墓是安葬長沙國利蒼丞相及夫人辛追和兒子的,距今已2100多年,許多漆器出土時仍光亮如新。這些,足以說明大漆的品質是極其優良的。

優良的大漆是我國古代先祖們辛勤勞動的結果。漆樹的廣種及園林式種植對提高和保證漆液的質量具有重大意義,例如,莊子當過漆園吏,陳夏種了千畝漆。古代已有了驗漆的方法:“凡驗稀稠者,以物蘸之,細而不斷,斷而急收起,及涂于竹上蔭之速干者乃良”。驗漆方法為優選漆液提供了科學依據。

3.制度創新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上有制作者的銘文。如漆匜(盥洗器)上烙印戳記“成市草”,表明該漆匜制造于漢代著名漆器生產中心的蜀郡成都。由此可知漢代實施著一套漆器生產管理制度。漢代設有國家、地方政府及私人的各類漆器生產作坊和工場。漆器生產采用先進的流水作業的生產線方式,流水線上的工人各專一業,如素工制胎;髹工作初步髹漆;上工是技術高明油漆工匠,精于設計、髹飾,是高級大師;銅鈿黃涂工負責鎏金銅鈿;畫工作彩繪紋飾;渭工管打磨;清工作檢驗和清理工作。

負責管理的官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嚴密管理。漆器從制胎到驗收,再到車間負責人簽字,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健全的管理制度,每道工序都由工匠簽名、官員確認的崗位責任制。如此生產漆器,其工藝水準和漆器質量之高可想而知,漢代的漆器生產自然地進入到“黃金時期”。

4.實用為上

馬王堆漢墓出土漆器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由于實用,漆器使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漂亮則讓人們更喜愛漆器。利蒼丞相一家,僅墓葬就有700多件漆器,可見整個社會漆器的剛需量有多大。這必然保進了漆器的發展,包括制造工藝的各個方面。

出土的700多件漆器中,數量最大的是餐具,有漆耳杯、漆碗、漆盤等,而占總漆器一半以上的是漆耳杯,它用作飲酒、餐食,滿足著人的第一需要:吃食物。其他,例如放置食物的有鼎、盤、盒;盛酒、羹的有鍾、鈁;舀食物的有勺、匕;用于衛生、盥洗的有匜、盂、盆、沐盤;承托食具的平盤、案;盛放梳妝用具的有雙層九子漆奩,等等。漢代人起居習俗是席地而坐,辛追夫人使用的案是通高5cm,上面放食具,食具中放食物,正好讓辛追取食比較方便,很實用。雙層九子梳妝奩分上下兩層,上層備有手套、絲巾、鏡衣等,下層分設9個小奩,各放胭脂、白粉、油彩等化妝品及粉撲、梳、篦、假發等,使用頗為順手,梳妝可一氣呵成。折疊桌的設計,考慮到了使用方便,腳是可折疊的,根據使用需要,可高可矮。

5.設計精巧

胎骨是賦予漆器雛形的。精美的漆器離不開精心設計的構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具杯漆盒是用作盛放多個小耳杯的大漆盒。小耳杯有兩只耳,耳朵很影響小耳杯占有的空間。該大漆盒要盛七只小耳杯,如何排列這七只小耳杯很有講究。具杯漆盒的制造者巧妙的解決了設計問題,用一木塊斫制出長19cm、寬10cm、通高13cm的構件,上蓋和器身兩部分以子母口相扣合。器內及蓋內髹紅漆,無紋錦,器身及蓋均髹黑褐色漆,再以紅漆的黑漆繪紋。盒內所裝的七件小耳杯,均為斫木胎,橢圓形,兩側耳朵呈月牙形,圓唇,小平底,杯內髹紅漆,無紋錦,中面以黑漆書“君幸酒”三字,兩耳及外壁髹黑漆,口沿外部朱繪幾何圖案。

在大漆盒中所裝的七件小耳杯,其中六件順疊,最后一件反扣,反扣杯為重沿,兩耳斷面呈三角形,恰好與六件順疊杯嚴密相扣。

6.師法自然,天人合一,春色滿園

自然界中有各種動物、植物,蕓蕓萬物。漆作畫工們師法自然,以大自然為師而加以效法,對蘭竹菊荷等花卉樹木、馬羊獵兔虎豹、山岳云朵等諸物察之尚精,運用純熟的筆法,將它們作藝術加工,化為生動的紋飾,應用到漆器的裝飾中。畫工們特別考慮漆器使用者的裝飾要求和愛好,因人施飾。例如,利蒼丞相及夫人辛追他們追求的是“生則高雅富貴,列則如生,化仙升天”。畫工們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畫工們(人)努力的結果是,自然界(天地間)的萬紫千紅的百草千卉、飛禽走獸、四靈(龍、鳳、麟、龜)神仙、變幻云朵、千姿百態的萬物,都分別被沉淀到漆器上——于是,漆器成為了“天地人合一”的結晶,漆器也就自然有春色滿園、精美絕倫之妙了。

在五顏六色中,畫工們最熱衷使用的是紅、黑兩色。古人習俗“尚赤”。紅色鮮艷明亮,具有吉祥、喜慶、艷麗的物質,而黑色深沉、厚重,兩種顏色搭配使用,對比鮮明,相互借力,相互襯托,能賦予漆器典雅、尊貴、莊重的色彩氣質,也體現漢人獨有的審美觀。以紅黑兩色為主導,分別加上黃、綠、灰等色,即呈五彩繽紛飾面。例如,漆耳杯就是采用紅、黑兩色飾紋的代表,杯身是紅底黑紋,而杯耳則是黑底紅紋,紅、黑兩色交替組合的巧妙運用,產生了靚麗的效果。

7.珍品出彩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700多件漆器中,有的是首次發現,有的是罕見,極為珍貴。

成組漆禮器,是首先發現。用于祭祀、宴會、喪葬等禮儀活動的盛裝食物(包括酒、水等)的器具,稱為禮器。以前是青銅器或陶器,到了西漢,由于漆器比青銅器的陶器精美、高貴,出現了成組的漆禮器,如鼎、鈁、鍾、壺、盤、匜、卮等。禮器除了盛裝食物外,還有洗衣等功用。例如,在舉行重要禮儀活動時或飯前飯后,主人和賓客都要洗手,漆匜為澆水器,漆盤為接水器。

漆鼎。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漆鼎是木胎,高28cm,口徑23cm,蓋與鼎身是子母扣合,圓底,三蹄形足,器內髹紅漆,紋飾為紅色和灰綠色的渦卷紋和方連紋等組成的幾何云紋。足部用朱漆繪獸面紋,漆書“二斗”字樣。構圖優美,色調柔和,出土時完整如新,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大型漆器。大型漆器是創新品種,主要有漆鼎(高28cm,口徑23cm),漆鈁(方壺,盛酒器,長52cm,腹圍23cm),漆鍾(圓形,裝甜酒等用,容積19.5升,高57cm,腹徑35cm),漆案(斫木胎,通高5cm,長78cm,寬48cm,擺放食物用),漆屏風(高62cm,長72cm,寬56cm,云龍紋,是考究的家具,《鹽鐵論·散不足》有“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記載,只有富貴人家才有)等。漢代,由于制胎工藝和髹漆等工藝的進步,才制得出大型漆器。

竹胎繪龍漆勺。漆繪龍紋勺(柄長53cm,斗徑7.8cm),竹胎,由斗和柄兩部分組成,斗以竹節為底,呈筒形,柄為長竹條制成,用竹釘將斗、柄連接。斗內髹紅漆,無紋飾,外壁和底部以黑漆作地,分別繪紅色幾何紋和柿蒂紋。柄的花紋分三段,靠近斗的一段用條形透雕上飾浮雕編辮紋,髹紅漆;中段為三條形透雕,上飾浮雕編辮紋三個;柄端一段用紅漆作地,上飾浮雕龍紋,黑漆繪龍身,以紅漆繪其麟爪,龍作騰飛狀。出土漆勺僅為二件,戰國和漢代墓葬中很少發現竹胎漆器,實為珍貴。

8.講情畫意,書畫同源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頗有文化底蘊,特別是“君幸酒”漆耳杯,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曾伴隨著漢字度過一段發展歷程。

該漆耳杯系斫木胎,隨圓形,圓唇,平底,雙耳呈月牙狀,杯內紅漆為底,黑漆為“君幸酒”三字。微上翹的雙耳及口沿外用朱、赭兩色繪幾何紋。四朵卷云分列“君幸酒”三字的四個方位,對稱工整。不用“請你吃酒”的常用語,而書“君幸酒”,含有詩意,“幸”字含有喜愛的意思,這就成為“我為君準備了你喜愛的佳釀,請君享有千杯”,顯出了熱情又莊重的待客之道了。這種耳杯,是專門招待貴客的。

當客人席地而坐后,舉起酒杯,酒液晃起微波,四條卷云隨波“飄動”,若有三分醉意,客人即融入此景,悠悠然感覺在天如飛天了。這四條卷云數勾成,線條流暢,乍看一模一樣,細究形態各異,這是畫工故意為之,講究變化,才有藝術美感。

“君幸酒”三字并非它們一誕生就是這般模樣,它們曾經歷了一段發展、進化的歷程?!熬啤弊?,在龜甲或獸骨上用青銅刀或玉刀刻時,有多種形態,其中一種是左邊一壇酒(“酉”字,上寬下細,似壇),右邊三滴酒液欲滴,引得古人饞涎欲滴;商代的金文以“酉”字代“酒”字。秦小篆和西漢小篆常用“流水”加“酉”字的寫法,三點水寫成三橫畫,右邊“酉”字的第一筆橫畫似有蠶頭雁尾的隸書之意?!靶摇弊?,“幸”字的字形上下方向拉長,篆體的意味較濃,“幸”字也有多種寫法,其最后一筆,有的是懸針豎,有的寫成豎撇?!熬弊?,石鼓文和小篆的“君”字,其中“彐”字中間一橫向右下伸展,有的“口”字下面呈弧形,到西漢時,也有多種寫法,“彐”字中間橫畫有的不伸展,“口”字有的方正了。

卷云畫和“君幸酒”三字,都用筆書畫完成,都由線條組合而得,體現了“書畫同源”的真諦。

可見,“君幸酒”漆耳杯不簡單,它文化氣息濃,底蘊深厚,漆器與我國的文化是多么如影隨形??!

9.線條取妍,毛筆“添花”

它是一個漆器與文化相關的話題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如果在髹漆后未作裝飾,即無彩繪、錐刻和文字等美化,將會怎樣?無疑,漆器的精美將大打折扣,也許,漢代漆器稱不上“黃金時代”。

彩繪、錐畫等的圖畫和書寫的文字,它們都由線條組成的。如果沒有線條,它們都不存在。

世上本無線條。古人為了繪畫(較早是巖畫)和使用文字,就創造了抽象的線條。抽象的線條應用于繪畫和寫字,就真真實實地出現了圖畫和文字。

線條應用到甲骨文上,由于是用青銅刀或玉刀契刻,只有直線,沒有曲線,文字的線條顯得僵硬、單調、不生動、無動感。一個“月”字的弧形筆畫,要好幾筆刻成,有此別扭。

自從有了毛筆(陜西姜家寨遺址距今5000年,出土了毛筆),線條有了直線和曲線,“月”字的那筆弧線,只需一筆就能攜寫成,動作輕松,而且筆畫美觀,生動,有動感。

可見,線條有了毛筆配合,畫畫也好,寫字也好,美妙多了。

毛筆是軟的,尾端尖銳,呈圓錐形,可八面用鋒,萬豪齊力,只要掌握了毛筆的特性和筆法,當可運用自如,線條在筆下就粗能細,可直可曲,要圓就圓,要方就方,可長可短,可虛可實,等等,任由為之。

因此,有了線條,可以繪畫、寫字,而用了毛筆,則畫和字更精妙靈動。若用于漆器,髹了漆的漆器則錦上添花,溢彩妍麗。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上,畫工們極好地運用了線條和毛筆。

云紋寓意升天和如意。漢人最愛云紋,畫工們由此也善畫云紋。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大多都飾有云紋。其他如各種花卉、飛禽走獸,特別是“四靈”(龍、鳳、龜、麟)及神仙等等,均用作裝飾。從這些裝飾的質量來看,畫工們既對世上萬物察之尚精,細心琢摩,只寥寥數筆就能勾勒出物象,神似而生動,又熟諳線條和毛筆的特點和性能,掌握了毛筆起、行、收的各種技法,得心應手地加以使用,而且,他們借鑒了青銅器上的平塊花紋與線條相結合而產生特種裝飾效果的經驗,在許多漆器上應用了線條和平涂相融合的技法,加上毛筆的運用,使漆繪藝術大放異彩。從漆器上彩繪有流暢靈魂的效果,可看出,畫工們已經將線條的“存形”變成為“抒情”,做到了運筆自如,運筆顯韻。

例如,畫貓時,用紅漆單線幾筆就勾畫出貓的形象,朱繪其耳、須、口、眼、爪、牙、柔毛,特別是有神的兩只大眼睛和上翹的長尾,煞是傳神可愛。畫漆棺上的龍,突出了威嚴的犄角、巨大的雙目、可怕的利爪、抽動的軀干,騰飛于飄渺的流云之中,顯示著它超自然的神秘和力量——這是畫工對龍經過概括、變形、提煉以后才畫出來的。

10.千文萬華

千文萬華是專指將各種不同的髹飾技法變化結合,獲得精彩紛呈,多姿多彩的裝飾效果的綜合措施。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漆器做到了千文萬華,其裝飾效果才精美無比,才能作為西漢漆器“黃金時代”的代表。

例如,先在木胎上進行浮雕、線雕、透雕等雕刻,形成立體花紋,然后髹漆,再在漆地上作畫飾紋,使漆器美觀別致。

例如,“龍紋竹節勺”,在透雕的基礎上,作浮雕游龍和編辮紋飾,然后再畫龍點睛和彩繪,是一件集透雕、浮雕、彩繪于一身的漆器。這種先雕后漆的技法,稱為雕鏤。

有多件漆器是采用堆漆手法裝飾的,如黑地彩繪棺、云紋長方形漆奩、云紋圓漆奩等,其去紋輪廓線,動物的爪、牙等,明顯地凸出畫面,有淺雕、浮雕的裝飾效果。這是利用漆液粘稠不易展開的特性,有意讓云紋、爪、牙的圖像凸出畫面,使漆地上的圖象有立體形態。有時,還特地用漆灰或油灰堆起,使更立體化。

錐畫是西漢時漆工藝的一大發明。

錐畫的主要特點是筆畫纖細,能在很小的畫面中刻畫豐富的形象,適合在小件漆器上作畫。方法是在髹漆后的漆膜尚未完全干透時用金屬錐鐫刻各種圖畫,由于用錐尖刻畫,所以花紋線條細于游絲,圖案格外纖麗。錐畫僅劃破漆膜表層,線條比針刻文字婉轉、柔和,能畫出各種精美絕倫的漆畫。高級錐畫能達到“紋如蜘蛛絲縷”的藝術境界。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奩、卮、盒、博具等數十件漆器,是錐畫與彩繪相結合的產物。方法是在錐畫紋中加紅彩勾點,使畫面變得更加醒目、精彩,增添了畫面形象的生氣和動感。例如,錐畫漆奩,高僅17cm,蓋徑僅28cm,畫面內容卻十分豐富,有青山綠水,舒卷云彩,天空飛鳥展翅凌云,水底魚群潛游,地上小兔奔跑,小耗子在匍匐爬行,還有神人乘豹,一幅極其生動有趣的狩獵圖。而且,獵人手持長矛,正在追趕兩頭倉惶逃命的梅花鹿,一頭撒腿急急逃竄,一頭騰空跳起,氣氛緊張,動感極強。畫面的上下邊沿,還有云氣紋等各種紋飾。

五子針刻紋奩,是化妝用奩盒,其單層裝五個小漆奩,分別放各種化妝品、花椒、香草等物,夾纻胎 。蓋里蓋外的中心部分針刻云氣紋,并加朱繪,蓋邊緣及器身近底處針刻幾何紋,并朱繪點紋。

多種裝飾技法結合,漆器就更加華麗美艷了。

必須提一下的是,馬王堆漢墓還出土了一件極其珍貴的絕品——素紗襌(單)衣,長128cm,袖長190cm,用料2.6m2,僅重49g(不到一兩,一兩為50g),如除云衣領和袖上較重的緣邊,僅重25g左右。每m2衣料僅重12-13g,真是薄如蟬翼,輕若煙霧。南京云錦研究院進行復試,第一件重80g,后經13年試制,終于得到重49.5g的衣服。出土的蟬衣真可謂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

(預告:第二回《涂料文化古猶今 漆藝傳承“藍”而“青”》(下)主要內容有“莫高窟中聚珍奇”、“大漆與最早的納米材料結緣”、“大漆與漢字起源”等)

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播放_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系列_无码资源先锋影音在线观看_久久午夜福利精品